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工业射线探伤作业中辐射安全和防护的分级管理要求,包括人员培训、设备管理、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及应急响应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工业射线探伤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Grading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ic Testing - Beijing Local Standard DB11T 1033-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Z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33-2013《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工业射线探伤作业中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分级管理要求。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5.1 工业射线探伤单位应根据射线探伤装置的最大额定管电压和最大输出电流,确定其辐射安全等级。其中A级为最高级别,B级次之,C级最低。此条款明确了分级依据,有助于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
5.2 A级射线探伤单位应建立独立的探伤室,并配备专用的控制台、安全联锁装置及辐射监测设备。这确保了高风险作业的安全条件,避免人员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6.1 射线探伤作业前需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剂量率应小于15μSv/h,监督区边界剂量率应小于2.5μSv/h。此规定旨在合理划分受控区域,保护非相关人员。
7.3 探伤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每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一要求保障了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同时关注其身体健康状况。
8.2 应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事故报告流程、现场处置措施等,并定期组织演练。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减少危害后果。
以上内容体现了该标准的核心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最大程度降低工业射线探伤可能带来的辐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