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样品的管理要求,包括样品的接收、标识、存储、使用和处置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及相关单位对抽样样品的管理工作。
Title:Quality Inspection Sampling Sampl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A46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03.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952-2013《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样品管理规范》是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抽样样品的管理要求,适用于各类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抽样、接收、存储、流转和处置等环节的操作。
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抽样过程中的样品标识
标准要求在抽样过程中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这一措施旨在确保每个样品在整个检验流程中能够被准确识别。例如,当多个样品需要同时检验时,正确的标识可以避免混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样品接收与登记
在样品接收阶段,检验机构应建立详细的接收记录。这包括但不限于样品名称、数量、状态描述以及接收日期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追溯样品来源及处理情况,同时也是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
3. 样品储存条件
不同类型的产品可能需要特定的储存环境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不变。因此,标准强调根据产品性质采取适当的保管措施,如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定期检查库存状况以防止因不当保存导致的质量变化。
4. 样品流转记录
当样品从一个部门传递到另一个部门时,必须做好交接手续并填写相关表格。这样不仅可以追踪样品流向,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样品丢失或损坏等情况。
5. 样品处置
对于已完成检验任务且不再需要保留的样品,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妥善处理。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则需遵循客户的指示执行相应操作。此外,在销毁前还应对敏感信息进行清理,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