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包括亲鱼的选择与培育、催产、授精、孵化及鱼苗培育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金鳟的人工繁殖及相关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Golden Tro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81-2013《金鳟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金鳟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以下对其中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关于亲鱼的选择:标准指出亲鱼应来源于健康无病的养殖群体,雌雄比例为1:1至1:1.5。这主要是为了保证繁殖的成功率和后代的质量。雌鱼过少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数量,而过多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关于繁殖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适中且无污染。水温控制在8℃-16℃之间,这样的条件能够确保亲鱼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产卵受精的成功率。
有关孵化管理:受精卵需置于孵化槽或孵化器内进行孵化,水温保持在6℃-12℃范围内,流速适中。定期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清除死卵和杂质,以防止病害发生。
此外,还强调了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消毒设施、观察鱼体状况以及合理投喂等。这些细节对于保障整个繁殖过程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该标准的各项规定,可以有效提升金鳟的人工繁殖技术水平,促进其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