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监测、防控和诊断工作。
Title:Diagnost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ish Parasitic Disea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82-2013《鱼类寄生虫性疫病诊断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于2013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方法和程序,适用于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因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诊断。明确了标准的应用领域,即专门针对由寄生虫引发的鱼类疾病。
2. 术语和定义:
- 寄生虫性疫病:由寄生虫侵入鱼体后引起的病理变化。
- 直接镜检法: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样本中的寄生虫形态特征来判断是否感染的方法。
- 染色镜检法:对样本进行染色处理后再用显微镜检查,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3. 样品采集与保存:
- 样品应从疑似患病鱼的不同部位采集,包括皮肤、鳃、肠道等。
- 样品需尽快送至实验室,在4℃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
4. 诊断方法:
- 直接镜检法:将新鲜或固定后的组织切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后盖上盖玻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 染色镜检法:常用的染色剂有碘液、苏木精-伊红(H&E)等,染色后同样用显微镜观察。
-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扩增特定基因片段,用于确认寄生虫种类。
5. 结果判定:
- 若在显微镜下发现典型寄生虫结构,则可初步判定为阳性。
-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作为补充验证手段。
6. 报告撰写:诊断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如样品来源、采集时间、检测日期等;检测过程简述;结果描述及结论等内容。
7. 注意事项:
-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
- 不同类型的寄生虫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以上内容是对DB22/T 1882-201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开展鱼类寄生虫性疫病的诊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