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中铜、铁、锌、锰含量的测定方法,即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本文件适用于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中铜、铁、锌、锰含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opper, iron, zinc and manganese in feed - Microwave digestion-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饲料中铜、铁、锌、锰含量测定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DB22/T 1873-2013)是一项专门用于测定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通过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样品,再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以下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标准中明确要求所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混合和缩分。样品的制备过程至关重要,需确保样品均匀且无污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元素损失或引入杂质的器具和试剂。
微波消解步骤
微波消解是本方法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详细描述了消解的具体条件,包括使用的酸种类及比例、消解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例如,通常采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作为主要消解剂,消解温度一般设定在150℃左右,持续时间为15至20分钟。这些条件的选择基于实验验证的结果,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待测元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在完成样品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铜、铁、锌、锰四种元素进行测定。标准中规定了仪器的工作参数,如波长选择、灯电流、燃烧器高度等,并强调了校准曲线的建立方法。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要求定期检查仪器性能并对标准溶液进行重复测定。
结果计算与报告
测定结束后,需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各元素的浓度。标准特别指出,当检测到的结果低于检出限时,应以“未检出”形式记录;若高于检出限但低于定量限,则需注明具体数值及其不确定性范围。此外,对于最终报告,除了提供测定值外,还需包含样品信息、使用的标准物质编号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任何异常情况说明。
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标准提出了多项质量控制措施。其中包括使用国家认可的标准参考物质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定期进行空白试验以排除背景干扰,以及实施平行样分析以评估数据的一致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来源,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饲料中铜、铁、锌、锰含量测定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DB22/T 1873-2013)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南,而且强调了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这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