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抗肿瘤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卫生防护的基本要求、操作规程、人员防护和环境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从事抗肿瘤药物配制、使用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场所。
Title:Hygienic Prot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umor Drug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62-2013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卫生防护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对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人员管理
该标准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专门的抗肿瘤药物管理人员,负责药物的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同时,所有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定期参加复训。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二、环境要求
在抗肿瘤药物配置区域,应设置独立的空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空气交换次数不低于每小时10次,工作台面需采用防渗透材料制成,并配备生物安全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防止药物残留扩散,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三、个人防护装备
工作人员在处理抗肿瘤药物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口罩及护目镜等。此外,还应佩戴防护鞋套,在必要情况下还需使用面罩或全面型呼吸器。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身免受有害物质侵害,也是为了防止将污染物带出工作区。
四、废弃物处理
对于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以及沾染了抗肿瘤药物的物品,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并置于专用容器内密封保存。最终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统一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或混合其他垃圾中。
五、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报告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一旦出现意外泄漏等情况,能够迅速启动预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程度。
以上是本标准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框架,为规范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好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