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的种植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加工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鄂尔多斯地区草木樨状黄芪的种植与开发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and Utilization of Melilotus-like Astragalus in Erdo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植物,在当地的种植与利用对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DB15/T 640-2013《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种植及利用技术规程》为这种植物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将从规程的重要条文中挑选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规程中指出,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作为种植地。在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清除杂草和石块,确保土壤疏松平整。这一要求旨在为草木樨状黄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因土壤条件不佳导致植株发育不良。
二、播种技术
规程规定了播种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如温水浸泡或机械破损种皮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之间,覆土厚度约为2至3厘米。合理的播种技术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出苗率,保证幼苗整齐一致。
三、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包括适时灌溉、合理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灌溉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灵活调整,避免积水造成根系腐烂。施肥则需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同时,定期巡查田间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扩散蔓延。
四、采收加工
关于采收时间,规程建议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此时根部积累养分最多,品质最佳。采收后的鲜品应及时清洗干净,并按照不同用途分类存放。对于药用目的的产品,还需经过干燥处理,控制含水量在安全范围内,以延长保存期限并保持药效。
五、环境保护
规程还特别提到,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替代传统化学手段。此外,在收获后要及时恢复土地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鄂尔多斯草木樨状黄芪种植及利用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种植到加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而且充分考虑到了环境保护因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共同推动该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