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肉牛屠宰环节关键控制点追溯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信息采集内容、信息采集流程和数据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肉牛屠宰环节追溯信息采集与管理。
Title:Guidelines for Key Control Point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Beef Slaughter Based on RFI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643-2013《基于射频识别的肉牛屠宰环节关键控制点追溯信息采集指南》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对肉牛屠宰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追溯。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采用RFID技术进行肉牛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与管理。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术语和定义
- 关键控制点:指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安全有重大影响的环节或步骤。例如,屠宰前的健康检查、屠宰后的冷却处理等。
- 追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肉牛个体身份标识、饲养记录、屠宰日期、检验结果等内容。这些信息是构建完整追溯体系的基础。
3. 信息采集要求
- 数据准确性: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伪造或篡改。这是保障整个追溯系统可靠性的基础。
- 采集频率:对于每个关键控制点,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数据采集。如每头肉牛每次进入屠宰场时需立即录入相关信息。
- 设备选择:推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RFID读写器及相关配套设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信息存储与管理
- 数据应集中存储于指定数据库中,并定期备份以防丢失。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查看或修改数据。
- 数据库的设计应当考虑到未来扩展需求,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5. 信息共享机制
- 不同部门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追溯信息。例如,农业部门可以实时了解屠宰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而更好地实施监管。
- 对外提供查询服务时,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不受侵犯。
6. 监督检查
-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后责令整改并给予相应处罚。
- 鼓励行业协会参与监督工作,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的核心要点,希望对你理解DB15/T 643-2013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具体问题,欢迎继续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