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防治措施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家畜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与消灭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vestock Schistosomia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942-2013《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首先明确了“家畜血吸虫病”的定义,即由血吸虫寄生于家畜体内所引起的疾病。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确保所有参与防治工作的人员对疾病有统一的认识。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注重疾病的治疗,更要重视日常管理和环境控制,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定期对家畜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动物,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
防治措施
1. 药物治疗:标准规定了常用的抗血吸虫药物及其使用方法。例如,吡喹酮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其使用剂量和频率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以确保疗效同时避免副作用。
2. 环境治理:包括对水体和土壤的管理。例如,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域,应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改善养殖环境,如修建防护设施,减少家畜接触疫水的机会。
3. 免疫接种: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疫苗,但可以通过定期接种其他相关疫苗来增强家畜免疫力,间接降低血吸虫病的发生率。
监测与评估
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家畜群体进行健康监测,并记录数据用于分析和评估防治效果。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还能为未来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培训与宣传
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对血吸虫病防治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向养殖户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从多个层面系统地规定了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流程和技术要点,为实现有效防控提供了具体指导。这些内容对于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