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疫苗株的鉴别检测方法,包括样品采集、RNA提取、套式RT-PCR扩增及结果分析。本文件适用于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疫苗株的实验室鉴别检测。
Title:Nested RT-PCR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Wild Strain and Vaccine Strain of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943-2013 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疫苗株鉴别的套式RT-PCR检测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病毒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区分检测。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目的,确保检测结果能有效区分两种病毒株。
2. 术语和定义
- 套式RT-PCR:一种利用两次扩增反应来提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RT-PCR技术。
- 强毒株:能够引起猪瘟严重症状的病毒株。
- 疫苗株:经过人工减毒处理后用于预防接种的病毒株。
这些定义为后续实验操作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 主要试剂与材料
- 引物设计:需要针对强毒株特异性序列设计内外两对引物。内引物扩增片段长度应短于外引物,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 阳性对照品:包含已知浓度的强毒株RNA。
- 阴性对照品:无核酸的缓冲液。
合理选择试剂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4. 检测步骤
- 样本准备:采集疑似感染猪的血液或组织样品,提取总RNA。
- 第一轮PCR扩增:使用外引物进行初次扩增。
- 第二轮PCR扩增:取第一轮产物稀释后作为模板,加入内引物进行二次扩增。
- 电泳分析: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是否有目标条带出现。
每一步骤都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
5. 结果判定
- 若出现与阳性对照一致大小的目标条带,则判定为强毒株阳性;
- 如仅看到疫苗株特异性条带,则判定为疫苗株感染;
- 未见任何条带时,可能为阴性或检测失败,需重新采样复检。
结果判断依据清晰明确,有助于快速做出科学决策。
以上是对DB34/T 1943-201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