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安徽省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及应急救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铅酸蓄电池生产及相关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Lead-Acid Battery Enterprises of Anhu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1909-2013 铅酸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指南》是针对铅酸蓄电池行业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以下选取了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根据标准第5.1条,企业需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铅烟、铅尘、噪声及高温等有害因素。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例如,铅尘浓度的检测频率应不低于每月一次,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要求。
防护设施设置
标准第6.2条规定,企业必须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系统以控制铅烟和铅尘的扩散。所有产生铅烟尘的工作区域都应当安装局部排风装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此外,对于高噪音作业场所,应采用隔音墙或消声器来降低噪声水平至安全范围以内。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按照标准第7.3的要求,员工在接触铅及其化合物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这些设备至少包含防毒口罩、防护眼镜以及耐化学品手套等。同时强调定期更换失效的防护用品,并对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健康监护制度
依据标准第8.1节的内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健康监护体系。这意味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尿铅水平等指标进行专项检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安排复检直至恢复正常为止。
应急预案制定
最后,在标准第9章关于应急响应方面指出,一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或其他紧急状况,企业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迅速撤离受影响人员到空气新鲜处、给予必要的急救处理直至专业医疗救助到来之前不得延误任何救治时机等方面都有明确指示。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与深度解析,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完善。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的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