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机械插秧作业的技术要求、作业准备、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械插秧技术进行水稻种植的作业。
Title:Ric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549-2013《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操作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稻机械插秧作业的流程和技术要求,提高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作业前准备
条文内容: 作业前应检查插秧机各部件是否完好,确保油料充足,工具齐备。
解读: 这一条强调了作业前检查的重要性。插秧机作为农业机械,其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插秧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装置、秧苗输送机构等关键部位,确保无损坏或松动现象。同时,要保证燃油、机油、液压油等消耗品的充足供应,以及随车工具的齐全,以便在作业过程中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2. 插秧机调整
条文内容: 根据田块实际情况调整插秧深度、行距、株距及栽插密度。
解读: 不同类型的土壤条件、田块大小及形状会对插秧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插秧机的各项参数至关重要。例如,在黏土地上作业时,应适当增加插秧深度以防止秧苗漂浮;而在沙质土地上,则需减少深度以防漏插。此外,根据种植模式(如宽窄行或等行距)设定合适的行距与株距,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优化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水稻健康生长。
3. 秧苗质量
条文内容: 使用符合标准的优质秧苗,避免使用病虫害感染或老化严重的秧苗。
解读: 秧苗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量。优质的秧苗应当具备良好的根系发育、均匀整齐的高度以及健康的叶片颜色。病虫害感染或老化的秧苗不仅会降低成活率,还可能传播疾病给其他秧苗,造成更大损失。因此,在选用秧苗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其符合相关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
4. 作业速度控制
条文内容: 控制插秧机行驶速度,保持匀速前进,不得随意加速减速。
解读: 插秧机的速度直接影响插秧质量和效率。过快会导致漏插或多插现象的发生,而过慢则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驾驶员需要根据田块的具体情况调节速度,并始终保持平稳运行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插秧精度,还能保护机器免受不必要的磨损。
5. 安全注意事项
条文内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作业期间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工作区域。
解读: 农业机械的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尤其是像插秧机这样的大型设备。未经培训的操作人员容易发生误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所有参与插秧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以保障人身安全。
通过以上对DB65/T 3549-201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从多个方面为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精准的水稻种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