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区域内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生产。
Title:Potato High Ridge Drip Irrigation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584-2013《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马铃薯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采用高垄滴灌方式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活动。这为适用区域和种植方式设定了基本框架。
其次,在“术语和定义”中,对“高垄”、“滴灌”等专业术语进行了界定。例如,“高垄”是指高于地面一定高度的种植垄,其高度和宽度直接影响到排水和土壤通气性。“滴灌”则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法,强调了节水和精准灌溉的特点。
再者,在“栽培环境条件”部分,标准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作为种植区。土壤pH值应控制在5.5至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这些条件确保了马铃薯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此外,“品种选择”条款规定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品种,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期。例如,在内蒙古地区,通常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以避开霜冻危害。
“整地与施肥”章节强调了深耕细作的重要性。耕深应在25厘米以上,结合施用腐熟农家肥每公顷不少于30吨。同时,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追肥则需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适时补充氮磷钾肥料。
对于“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机械播种,行距保持在60至70厘米,株距约为20至25厘米。每公顷保苗数控制在6万至7万株之间。播种深度一般为5至7厘米,并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部分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灌溉计划。滴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满足作物需水量,每次灌水量不宜超过50毫米,间隔时间为7至10天。另外,还需定期检查滴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防止堵塞和泄漏。
最后,“病虫害防治”部分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原则。应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处理,但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综上所述,DB15/T 584-2013从多个方面规范了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