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玉米种植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Title:Corn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Water and Film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膜下滴灌水膜管理技术规程》(DB65/T 3109-2013)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玉米种植中采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范性文件。该标准对提高玉米产量、节约水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开篇明确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核心概念。“膜下滴灌”是指将地膜覆盖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灌溉方式,通过地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保持地温稳定,同时利用滴灌系统精确供水供肥。“水肥一体化”则是指在同一灌溉系统中同步施加水分和肥料的技术。这些定义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
水分管理
在水分管理方面,标准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例如,在玉米苗期建议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70%,抽穗期则需提升至75%-85%。这一要求基于玉米各生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制定,旨在避免因缺水或过湿导致减产。此外,还强调了灌溉量应根据气象条件、土壤类型及作物长势灵活调整,并提倡使用智能控制设备实现精准灌溉。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部分指出,氮磷钾比例应依据土壤养分状况确定,一般推荐N:P2O5:K2O=1:0.5:0.5。在具体操作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主要依靠滴灌系统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提到要避免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肥害,并建议采用缓释肥或分次少量多次的方式施用,确保养分持续供应且利用率最大化。
地膜铺设与回收
关于地膜铺设,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包括厚度、宽度、透光率等指标。同时要求铺设平整无褶皱,接缝紧密无缝隙,以保证最佳保温保湿效果。对于废旧地膜的处理,明确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应集中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或安全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章节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倡采用农业措施如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减少病原菌基数。化学防治时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此外,鼓励结合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频振式杀虫灯诱捕等手段综合治理病虫害。
综上所述,《玉米膜下滴灌水膜管理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兼顾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对上述重点条款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玉米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