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膜下滴灌水肥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播种前准备、灌溉制度、施肥制度、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小麦膜下滴灌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Wheat under Film Drip Irr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65/T 3206-2013)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小麦种植过程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水肥管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即新疆地区的小麦种植,并且特别强调了膜下滴灌这一特定灌溉方式。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如GB/T 8301农业灌溉设备术语等。这些引用文件为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确保了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一些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膜下滴灌”是指在地膜覆盖下铺设滴灌管(带),通过滴头以点滴形式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的方式。这一定义帮助使用者准确理解膜下滴灌的概念及其操作特点。
技术要求
#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部分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小麦所需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例如,在出苗期至拔节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之间;而在抽穗期至成熟期,则需调整至70%-80%。这样的规定有助于保证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能获得充足的水分供应。
# 肥料管理
肥料管理部分强调了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建议每公顷施用纯氮量为225-300公斤,磷肥(P2O5)为75-150公斤,钾肥(K2O)为75-150公斤。此外还提到,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拔节期、孕穗期等适时适量地追加氮肥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 灌溉制度
关于灌溉制度,标准指出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小麦品种等因素来制定具体的灌溉方案。一般情况下,每次灌溉量不宜超过40毫米,并且要避免长时间积水导致根系缺氧。
实施步骤
标准还给出了实施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步骤,包括前期准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在安装前需要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运行期间则要注意观察系统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故障等。
结论
综上所述,《小麦膜下滴灌水肥管理技术规程》(DB65/T 3206-2013)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且结合了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于促进当地小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此标准,可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