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Rainwate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 685-201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13年发布实施。该规范对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原则、设施选用、施工及验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规范第4.1.2条规定:雨水收集系统应根据汇水面的面积、径流系数和降雨强度等因素确定其规模。设计时需考虑雨水的初期弃流,并设置相应的沉淀装置以减少污染物。这一规定强调了在设计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影响雨水收集效率的各种自然因素,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其次,在雨水储存设施建设方面,第5.2.3条指出:地下储水池的设计应满足防渗漏要求,并且要设置溢流口防止超载。此外,还应配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状况。此条款旨在保障储水设施的安全运行,避免因渗漏或水质恶化而引发环境问题。
再者,有关雨水回用系统的设计,第6.1.4条明确要求: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扫等用途的雨水回用系统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并且要定期检测出水水质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这反映了规范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最后,在工程施工阶段,第7.3.1条规定:所有涉及隐蔽工程的部分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并做好记录存档工作;隐蔽工程完工后还需通过专业机构验收合格才能进入下一工序。这项措施有助于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可控可追溯。
综上所述,《DB11 685-2013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不仅涵盖了从规划到实施再到维护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而且突出了安全环保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些规定的严格执行将极大促进北京市范围内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