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生态环境、园地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22-2013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规划
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应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并要求周围有天然植被或人工林带作为隔离带。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茶园不受外界环境污染影响,同时利用自然屏障减少病虫害传播。在规划时需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茶树种植区和道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
二、土壤管理
强调了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倡使用绿肥作物轮作以增加土壤养分。此外还提到要定期检测土壤pH值及微量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方案,确保土壤处于适宜茶树生长的状态。
三、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为主,化学农药为辅的原则进行病虫害防控。具体措施包括引入天敌昆虫、种植驱虫植物以及物理捕捉等方式。对于确实需要使用化学药剂的情况,则严格控制用量和频率,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产品,同时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轮换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四、采摘与加工
明确了不同品种茶叶的最佳采摘时期及其标准,例如春茶应在清明节前后采摘,而秋茶则一般安排在寒露之后。同时对鲜叶处理过程中的萎凋程度、揉捻力度等细节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
五、环境保护
特别指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鼓励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另外还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茶园基本情况、历次施肥用药情况、产量质量数据等内容,以便日后追溯查询。
以上就是对DB35/T 1322-2013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既保护环境又能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