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使用的曳引式电梯的安全性能技术评估。
Title:Technical Assessment Regulations for Safety Performance of Traction Elevat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J84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9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332-2013《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是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为曳引式电梯的安全性能提供了详细的评估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基本要求
此部分明确了电梯在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后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例如,电梯的驱动主机、控制柜等主要部件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且电梯的整体结构设计需确保乘客的安全。此外,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量以及层站数等参数也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标注。
5.1 安全装置检查
安全装置是保障电梯正常运行的关键。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制动器、限速器、缓冲器等关键部件的检查。其中,制动器的动作应灵敏可靠,限速器的动作速度需与电梯的设计速度相符,而缓冲器则要保证有足够的行程来吸收冲击能量。这些装置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
6.1 运行试验
运行试验包括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及超载试验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些试验可以验证电梯的实际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在额定载荷试验中,电梯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程运行而不出现异常现象;而在超载试验时,当轿厢内负载超过额定值一定比例时,电梯应能发出警报并拒绝启动。
7.1 资料审查
资料审查涵盖了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许可证、安装验收报告等一系列文档。这些资料不仅反映了电梯的技术水平,也是日后维护保养的重要参考。因此,所有文件都必须真实有效,且与实际设备相一致。
8.1 综合评定
综合评定是对电梯进行全面考量后的最终评价结果。它基于上述各项指标的表现,给出一个总体的安全性能等级。只有达到合格及以上级别的电梯才能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如果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则需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直至完全消除隐患为止。
以上是对DB35/T 1332-2013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