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相关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Title:Design Code for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编号DB11 995-2013)是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总则部分,该规范明确指出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合理性。同时强调了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关于线路设计,规范要求正线最大坡度一般不宜大于千分之三十,困难条件下也不应超过千分之三十五,并且竖曲线半径最小值为2000米。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避免因坡度过大导致列车制动距离不足或爬坡能力受限等问题。
车站站台长度原则上不应小于120米,宽度则根据客流量确定但不得少于8米。此外还提到换乘站应尽量采用同台换乘方式以提高乘客换乘便利性。这些具体尺寸设定有助于满足日常客流需求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
对于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布局,则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选址,既要便于接发车作业又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措施如噪声控制、污水处理等设施的设置要求。
信号系统方面,推荐使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并且所有信号设备必须符合电磁兼容性要求。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同时也保障了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最小化。
供电系统中明确规定牵引变电所间距一般不超过4公里,接触网电压等级统一为直流1500伏特。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电能损耗并确保供电质量稳定。
此外,规范还对防灾救援与防护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报警系统、排烟通风装置以及紧急疏散通道的设计标准。这些都是基于实际案例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 995-2013是一部内容全面、技术先进且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技术法规,在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