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叶梅的繁殖技术和栽培养护要求,包括育苗、移栽、修剪、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榆叶梅的生产、栽培和养护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runus trilob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90-2013《榆叶梅繁殖与栽培养护技术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规定了榆叶梅繁殖、栽植、养护管理的技术要求。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繁殖技术
1. 扦插繁殖
- 条文:扦插基质应选用疏松透气的珍珠岩或蛭石。
- 解读:选择合适的基质是扦插成功的关键。珍珠岩和蛭石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能为插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播种繁殖
- 条文:种子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层积处理,层积时间为60至90天。
- 解读:层积处理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适当的层积时间能够确保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
二、栽植技术
1. 栽植时间
- 条文:春季土壤解冻后或秋季落叶后进行栽植。
- 解读:这两个时间段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根系恢复和生长,减少对植物的伤害。
2. 种植密度
- 条文:株行距应控制在1.5米至2米之间。
- 解读: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避免过度密植导致的竞争。
三、养护管理
1. 浇水
- 条文:生长期每月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增加浇水频率。
- 解读:根据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
2. 施肥
- 条文: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有机肥。
- 解读:有机肥能提供全面的营养,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同时改善土壤结构。
3. 修剪
- 条文:冬季休眠期进行整形修剪,去除病虫枝、枯死枝。
- 解读:通过修剪可以塑造树形,增强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以上条文涵盖了榆叶梅从繁殖到养护的主要技术要点,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提升榆叶梅的成活率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