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板栗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选择、树体改造、土壤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板栗低产林的改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Chestnut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901-2013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板栗低产林的科学改造和高效经营。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改造对象与条件
标准指出,改造的对象应为树龄超过20年且连续两年平均亩产量低于200公斤的板栗林。这表明,只有当林分长期处于低产状态时才需要进行改造。同时,要求改造前对林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壤肥力、病虫害情况等,确保改造措施的针对性。
改造方式
标准提出了三种主要改造方式:更新复壮、嫁接改良和补植改造。更新复壮适用于树势衰弱但仍有一定基础的老树,通过修剪、施肥等手段恢复其生产能力;嫁接改良则针对品种不良或退化的林分,采用优良品种进行高接换种;补植改造则是对稀疏或缺株严重的林分进行合理补种,形成合理密度。
抚育管理
在抚育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的间伐和修枝整形。对于过密的林分,应适当间伐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木生长。修枝整形需根据树形特点进行,保留健壮主枝,去除病虫枝、枯死枝及竞争枝。此外,还应加强水肥管理,每年施用有机肥并结合追肥,保证养分供应。
病虫害防治
针对板栗的主要病虫害如炭疽病、栗实象甲等,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提倡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原则。例如,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利用灯光诱杀成虫等方法减少病虫源基数。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避免环境污染。
林地保护
最后,标准特别强调了林地保护的重要性。要求改造过程中不得破坏原有植被,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鼓励采用生态友好的改造技术和模式,比如套种绿肥作物或保留部分天然植被,增强林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以上内容涵盖了《DB42/T 901-2013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中的核心要点,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