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绿色食品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的生产。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Eggplant in Winter-Spring Crops in Solar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73-2013绿色食品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内容。以下为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
1. 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 解读:此条要求茄子种植的空气环境质量需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避免受到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影响。具体指标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2.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 解读:灌溉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茄子的品质和安全性。需确保水中不含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以保障茄子的绿色属性。
3.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 解读:土壤作为茄子生长的基础,其肥力、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都需达标。土壤中不得含有超标浓度的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
二、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
- 解读:选择适宜的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基础。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挑选那些耐低温、抗病性强且果实品质优良的茄子品种。
2. 育苗:采用营养钵育苗,苗龄40-50天。
- 解读:营养钵育苗可以有效保护幼苗根系,提高成活率。苗龄控制在40-50天之间,既能保证秧苗健壮,又可避免过早移栽导致的徒长现象。
3. 定植密度:每亩定植2800-3200株。
- 解读:合理的定植密度对于茄子产量至关重要。过高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增加病害风险;过低则浪费土地资源,影响经济效益。
4. 田间管理:
- 浇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适量施用复合肥。
- 整枝:及时去除侧枝和老叶,促进主茎生长。
- 解读: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够提升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浇水要适度,防止因水分过多或不足而引发裂果等问题;施肥需均衡,既要满足植株生长需求,又要避免过量造成环境污染;整枝有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三、病虫害防治
1.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
- 解读:通过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重茬,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清理田间杂草,切断害虫滋生地。
2. 物理防治: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诱杀蚜虫。
- 解读:物理方法简单易行且环保无污染。防虫网可以阻挡害虫侵入,黄板则能吸引并杀死部分害虫,降低虫口密度。
3. 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 解读:当病虫害较为严重时,可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量使用化学药剂。但必须注意用药剂量与频率,确保农产品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四、采收
1. 采收时间:果实充分膨大后适时采收。
- 解读:过早采收会影响茄子的商品价值,过晚则可能降低口感。一般情况下,在果实颜色变深、表皮光滑、果肉紧实的时候即可采摘。
以上内容是对《DB22/T 1773-2013绿色食品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生产技术规程》中关键条款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生产出更多优质安全的绿色茄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