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杨天牛综合治理的术语和定义、治理原则、调查监测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青杨天牛的防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oplar Longhorned Beetl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67-2013《青杨天牛综合治理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青杨天牛的防治工作。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在每年的4月至9月期间,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青杨天牛的调查。重点检查树木主干和枝条上是否有产卵刻槽、幼虫蛀道以及成虫活动痕迹。一旦发现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
2. 化学防治
对于严重受害的树木,可以采用注射内吸性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标准建议使用药剂时应遵循低剂量高效的原则,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生物防治
推荐利用天敌昆虫如花绒寄甲等来控制青杨天牛种群数量。在林区释放天敌前需确保其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并定期评估其控灾效果。
4. 物理防治
包括人工刮除卵块、剪除被害枝条等方法。特别强调,在冬季修剪时要彻底清理掉所有带有虫瘿或虫孔的枝条,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基数。
5. 综合管理措施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提高树体健康状况是最根本的预防手段之一。比如合理密植、及时灌溉施肥、适时修枝整形等都可以增强树木抗逆能力。
6. 培训与宣传
各级林业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防治知识,同时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及正确做法。
以上内容基于DB22/T 1767-2013中的核心规定进行了概括说明,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