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PCR方法检测粮食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的试验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的快速检测。
Title:Detection of Trichothecene-producing Fungi in Cereals by PCR - DB22T 1821-2013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21-2013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粮食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的PCR检测方法。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于检测小麦、玉米等粮食样品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相关真菌。标准规定了样品采集、前处理、DNA提取、PCR扩增及检测结果分析的全过程。
在样品采集环节,要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样品量不少于500克,并按照GB/T 5497的规定执行。这一步骤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整个批次粮食的情况。
样品前处理部分,需要将样品粉碎并过筛,确保粒径小于1毫米。然后称取25克样品置于50毫升离心管中,加入10毫升磷酸盐缓冲液,振荡提取15分钟,以充分释放真菌DNA。
DNA提取采用商业化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提取后的DNA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和纯度,A260/A280值应在1.8-2.0之间。
PCR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上下游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和缓冲液。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分钟;随后进行35个循环的94℃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钟;最后72℃延伸10分钟。
结果分析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预期大小约为400bp。阳性对照出现清晰条带表明实验有效,样品出现相同条带则判定为阳性。
标准还强调了实验室质量控制要求,包括空白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以及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试剂验证。这些措施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该标准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粮食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的污染情况,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