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Small-diameter Dispersed Bamboo Shoot For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817-2013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的丰产栽培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立地条件: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土壤pH值应在5.5至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一条文强调了土壤环境对竹笋生长的重要性,良好的土壤条件可以为竹笋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2. 种苗选择与处理: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竹种,种苗直径应在1.5cm以上,高度在1.2m以上。种植前需将种苗根部浸泡于清水中24小时,以促进吸水。此条文确保了种苗的质量,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提高成活率。
3. 栽植密度:一般每亩栽植量为150株至200株。合理的密度既能保证竹林通风透光,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过密或过疏都会影响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4. 施肥管理: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使用适量复合肥。施肥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竹鞭,以免烧伤根系。肥料的选择和使用时机直接影响竹笋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竹林,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措施。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6. 采收时间:竹笋出土后,当笋尖露出地面且尚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笋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适时采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这些条文涵盖了从种苗选择到采收全过程的技术要点,旨在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竹笋产量和品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有助于实现中小径散生竹笋用林的高产高效栽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