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应急管理及安全教育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823-2013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是吉林省针对社会福利机构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保障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该标准要求社会福利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急预案等。例如,第4.1条明确规定:“社会福利机构应建立并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这意味着每个员工都应对自己的工作区域和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中的角色和任务。
其次,在消防安全管理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第5.2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配置消防设施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这不仅强调了配备必要消防器材的重要性,还特别指出要确保这些设施处于良好状态。此外,第5.3条提到:“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消防演练。”通过这样的演练可以提高全体人员面对突发火灾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可能发生的伤亡。
再者,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第6.1条规定:“食品加工场所的设计布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生熟分开处理。”这是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同时,第6.2条指出:“采购食品原料时需查验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及产品合格证。”这一措施有助于追溯来源,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最后,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保障上,标准也有明确指示。比如第7.1条建议:“为入住老人提供防滑垫、扶手等辅助设施。”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跌倒事故的发生;而第7.2条则要求:“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健康状况的服务对象,应安排专人看护。”这项规定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
综上所述,《DB22/T 1823-2013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对社会福利机构提出了细致入微的要求,涵盖了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