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chanized Seedling Raising and Transplanting in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833-2013《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机械化育秧和插秧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育秧前准备
1. 种子处理:种子应进行精选,确保纯度和发芽率。播种前需进行浸种催芽,以提高出苗率。具体操作时,将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在25℃左右的环境下催芽至露白。
二、秧田选择与整理
1. 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作为秧田。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
三、播种与管理
1. 播种量: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40克,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播种后要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为0.5厘米,并保持湿润。
四、机械插秧
1. 插秧机调试:使用前应对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各部件运转正常。特别是插秧深度调节装置,应根据土壤条件设定合适的深度,一般为2-3厘米。
五、田间管理
1. 返青期管理:插秧后7天内为返青期,此阶段要保持浅水层,促进秧苗恢复生长。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发现病害应及时喷洒药剂。
六、收获
1. 收获时间:当稻谷达到九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应尽量减少损失,保证稻谷品质。
以上条文是从标准中提取的重要内容,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灵活运用。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