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细纹新须螨的防治原则、监测方法、防治策略及具体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柑橘种植区细纹新须螨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Paratetranychus citri (Fine New Mustache Mi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848-2013《细纹新须螨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细纹新须螨的防治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防治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环境控制,减少细纹新须螨滋生的可能性。同时,一旦发现害虫活动迹象,需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监测与预警
标准要求定期对作物或植物进行检查,并建立详细的监测记录。当发现有细纹新须螨存在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以便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监测频率建议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春季和秋季是重点监测时期。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使用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导致抗药性产生。推荐使用的杀螨剂种类包括阿维菌素、哒螨灵等高效低毒产品。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以提高药效并保护施药人员安全。
生物防治
鼓励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捕食性天敌(例如某些种类的瓢虫)来控制细纹新须螨的数量。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还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依赖度。
农业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重要的防控策略之一。比如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及时清除杂草减少害虫栖息地;轮作换茬改变生态环境不利于害虫长期生存等。
以上内容概括了DB34/T 1848-2013中关于细纹新须螨防治的一些核心要点。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