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公路标志的安全设置技术要求,包括设置原则、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安装要求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非公路标志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afe Setting of Non-Highway Sig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789-2013《非公路标志安全设置技术要求》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主要用于规范非公路标志的安全设置。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4.1 标志设计原则
条文内容:非公路标志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可视性和经济性原则。
解读:
- 安全性:确保标志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有效地传达信息,避免因设计不当导致的交通事故。
- 可视性:标志的颜色、形状和位置应便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快速识别。
- 经济性: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1 标志材料选择
条文内容:标志面材应选用反光膜,其等级不应低于Ⅲ级,并符合GB/T 18833的规定。
解读:
- 反光膜等级:Ⅲ级反光膜具有较高的夜间反光性能,能够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可见度。
- 标准引用:GB/T 18833是关于道路交通反光膜的标准,确保了反光膜的质量和性能。
6.1 标志设置高度
条文内容:标志下缘距地面的高度应不小于1.8米。
解读:
- 安全距离:设置高度不低于1.8米可以有效防止车辆撞击标志,同时便于行人阅读。
-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非公路标志,确保统一的安全标准。
7.1 标志安装稳定性
条文内容:标志杆件应采用热镀锌处理,并进行防腐蚀处理。
解读:
- 防腐处理:热镀锌和防腐蚀处理能够延长标志杆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 长期使用:通过这些处理,标志可以在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确保长时间的有效性。
8.1 标志定期检查
条文内容:标志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解读:
-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标志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 预防措施:通过定期检查,可以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条文是DB34/T 789-2013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非公路标志安全设置的基本框架和技术要求。遵循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非公路标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