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辣椒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设施辣椒白粉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wdery Mildew in Greenhouse Bell Pepp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辣椒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DB64/T 830-2013)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针对设施辣椒白粉病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辣椒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出发,系统地规定了预防和控制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关于农业防治的关键条文解读
标准第5.1条指出:“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这一条强调了在种植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辣椒品种的重要性。抗病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同时,种子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温水浸泡或药剂拌种可以杀灭附着在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病原菌,为后续生长创造良好的开端。
第5.2条规定:“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不仅有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还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从而抑制病菌繁殖。此外,定期清理棚室内的残枝落叶,保持清洁卫生,可减少初侵染源,进一步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部分的重点解读
在化学防治方面,标准第6.1条明确指出:“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保护性杀菌剂。”这是因为在病害刚刚显现时采取措施最为有效。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等,能够在植物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病原菌入侵。而当病情加重时,则需要使用治疗性杀菌剂,例如三唑类化合物,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传导性,可以直接作用于已经感染的部分组织,达到治愈效果。
另外,第6.2条提到:“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因此建议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有效成分,以维持药效并延缓抗性的出现。同时,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操作,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或其他不良后果。
生物防治措施的解析
第7章专门论述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其中第7.1条提倡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病虫害。例如释放捕食螨或者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它们可以有效地捕食或寄生于白粉病相关的害虫,间接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此外,还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如某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或细菌产品,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设施辣椒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中的各项防控策略。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辣椒白粉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还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