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点)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安全设施、安全标识、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及培训与宣传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各类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管理。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ourist Attractions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98-2013 旅游景区(点)安全管理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旅游景区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4.1 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
此条款要求景区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具体来说,安全管理机构需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管理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应急处理流程。
5.1 安全教育培训
根据本标准,所有进入景区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6.2 设施设备维护保养
对于景区内的各类设施设备,如游乐设施、索道缆车等,本标准强调必须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存档。任何发现的问题都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此外,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暂停使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7.1 应急预案与演练
旅游景区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涵盖自然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多种突发事件类型。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的应急演练活动,让全体员工熟悉各自的职责分工以及正确的处置方法。这不仅能够检验预案的有效性,还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水平。
8.3 游客安全管理
在游客安全管理方面,标准提出要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引导监督,特别是在高峰期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重点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值守。同时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智能广播等方式来提升现场管控效率。
以上只是对部分内容做了简要说明,实际上该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要求。希望上述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