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铁杆青笋产地的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空气、水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铁杆青笋种植产地的选择与管理。
Title: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iegan QingSuan (Cucumber) Production - DB61T 553-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553-2012《铁杆青笋产地环境条件》是一项关于铁杆青笋种植环境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空气质量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产地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浓度限值。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青笋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安全。例如,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不得超过0.15mg/m³,这有助于防止植物叶片受到损伤,保障其正常光合作用。
2. 灌溉水质量
对于灌溉用水,标准设定了多项严格的限制,包括pH值、悬浮物含量以及重金属离子(如铅、镉)的最大允许浓度。比如,灌溉水中铅的含量不应超过0.01mg/L,这是为了确保土壤不会因长期灌溉而积累有害物质,影响青笋的安全性。
3.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是铁杆青笋生长的基础,标准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且土壤pH值应保持在6.0至7.5之间。这样的土壤条件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并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青笋根系的健康发育。
4. 周边环境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产地周围环境的要求,禁止在工业污染源或生活垃圾处理场附近设立种植基地。此外,要求距离公路干线至少100米以上,以减少汽车尾气等可能带来的污染。
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铁杆青笋产地环境条件》旨在从多个方面为铁杆青笋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高铁杆青笋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