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二点委夜蛾测报的术语和定义、测报对象、测报内容、调查方法、预测预报及信息传递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二点委夜蛾的监测与预报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 Mythimna separ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546-2017《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二点委夜蛾的监测与预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二点委夜蛾”这一害虫的专业描述及其生活习性。例如,定义了“成虫”、“幼虫”以及“越冬场所”等概念,帮助从业者准确理解术语含义,为后续监测提供统一的基础。
2. 调查方法
- 田间调查:要求在每年特定时期(如春夏季)对农田进行系统调查。包括检查植株受害情况、诱捕成虫数量等。
- 灯诱法: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来吸引并统计成虫数量。标准建议每30-50公顷设置一台诱虫灯,并记录每日诱捕数据。
- 样方设置:规定了样方大小及分布原则,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3. 预测预报
结合历史资料与当年观测结果,采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未来发生趋势。特别强调了气象条件对二点委夜蛾繁殖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4. 防治指标
提出了不同作物上的防治阈值,当达到一定密度时需要采取措施。比如玉米田内若发现平均每株幼虫数超过1头,则需启动防控程序。
5. 信息上报与发布
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要求,包括数据采集频率、报告格式等内容。同时指出应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6. 附录部分
包含了一些实用工具表单,如调查记录表、预报表模板等,方便基层工作人员操作使用。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概览,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策略。希望这些解析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