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护送返乡工作的基本要求、护送准备、护送实施、交接程序和安全保障。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在护送城市流浪乞讨受助人员返乡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Title:Work Specification for Escorting Homeless and Begging Persons in Urba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87-2012《城市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护送返乡工作规范》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为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提供安全、有序的护送返乡服务。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流浪乞讨受助人员”这一核心概念,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问题而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个人。这一定义帮助工作人员准确识别服务对象,确保救助工作的针对性。
护送原则
标准强调了护送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自愿性、合法性与安全性。自愿性意味着护送必须基于受助人员的意愿;合法性要求所有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安全性则贯穿整个护送过程,从出发前的准备到抵达目的地后的交接。
护送流程
在护送流程方面,标准规定了详细的步骤:
1. 信息核实:对受助人员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健康检查:由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必要时提供医疗救治。
3. 护送准备:包括制定详细的护送计划,配备必要的物资和安全保障措施。
4. 护送实施:根据计划执行护送任务,途中需密切关注受助人员的状态变化。
5. 交接确认:到达目的地后,与当地相关部门完成交接手续,并记录交接情况。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无明确身份信息或无法联系到家属的情况,标准建议采取特殊措施,如通过媒体发布寻人启事或寻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亲属信息。
监督与评估
标准还提出了监督与评估机制,要求定期对护送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护送返乡工作体系,不仅保障了受助人员的基本权益,也提高了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