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福建省气象干旱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区域内气象干旱的监测、评估和预报。
Title:Evaluation Method for Meteorological Drought - DB35T 1283-2012
中国标准分类号:P4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83-2012《气象干旱评价方法》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气象干旱提供了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气象干旱的监测、评估和预测。明确了标准的地域限制及应用领域。
2. 术语定义:
- 气象干旱:由于降水持续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综合考虑降水量、气温等因素计算得出的指数,用于衡量干旱程度。
3. 数据收集与处理:
- 需要收集的日数据包括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等。
- 数据应经过质量控制,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干旱等级划分:
- 根据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值,将干旱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大四个等级。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 轻度干旱:CI值在0.5至1之间
- 中度干旱:CI值在1至1.5之间
- 重度干旱:CI值在1.5至2之间
- 特大干旱:CI值大于2
5. 干旱评估流程:
- 数据采集:获取所需气象数据。
- 指数计算:利用公式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
- 等级判断: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干旱等级。
- 结果分析:结合历史数据和实际影响,分析干旱趋势和发展态势。
6. 干旱预警与应对建议:
- 当监测到轻度干旱时,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关注天气变化。
- 中度干旱时,需启动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水资源。
- 重度及以上干旱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如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做好抗旱准备。
通过以上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35/T 1283-2012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气象干旱评价体系,还强调了从监测到应对的全过程管理,对于有效减轻气象干旱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