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公共安全
  • DB35T 1286-2012 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

    DB35T 1286-2012 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
    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社会救助志愿服务
    19 浏览2025-06-04 更新pdf0.53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的组织与实施。
    Title:Norm for Urban Temporary Social Assistance Volunteer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1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

  • 封面预览

    DB35T 1286-2012 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
  • 拓展解读

    DB35/T 1286-2012《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市中开展的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服务活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志愿者招募与培训

    标准指出,志愿者招募应遵循自愿原则,并确保志愿者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对于志愿者的培训,要求组织方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以及应急处理方法。例如,第五条明确规定:“志愿者上岗前需完成至少8小时的专业培训。”

    服务流程与管理

    在服务流程方面,标准强调了服务前准备、服务实施和后续跟进三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其中,服务前准备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和服务范围;服务过程中要保证服务质量,尊重受助者的隐私权;服务结束后则需要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并收集反馈意见。如第十四条提到:“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记录服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成效。”

    安全保障措施

    为保障志愿者自身安全及服务对象权益,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等。第二十条明确要求:“所有参与高风险作业的志愿者都必须接受专业安全教育,并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监督与评价机制

    为了持续改进志愿服务质量,标准还建立了监督与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内部自查自纠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予监督和支持。第三十二条提出:“建立定期评估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评估,以衡量整体服务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是对DB35/T 1286-2012《城市临时性社会救助志愿者服务规范》部分内容的重要条文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DB35 1310-2013 制浆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