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水芹生产的产地环境、育苗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中华水芹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Chinese Water Cel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水芹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在安徽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DB34/T 1777-2012《中华水芹生产技术规程》为规范其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规程要求选用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这有助于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应优先选择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确保种质资源可靠。
关于播种育苗环节,规程强调要适时播种,一般在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法,将种子置于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并清洗干净。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发生。
在田间管理部分,规程指出要合理密植,每平方米种植约80-100株为宜。同时要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分积水。追肥时应以氮肥为主,辅以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每次施肥后要及时灌水冲洗叶片,避免肥害。
病虫害防治是生产中的重点,规程提倡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控。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积累;利用黄板诱杀害虫;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化学农药仅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
采收期的确定也很关键,规程建议当植株长到30-40厘米高时即可开始采收。过早会影响产量,过晚则可能导致品质下降。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保证产品新鲜度。
此外,规程还特别强调了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记录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细节。同时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
总之,DB34/T 1777-2012从品种选育到采收加工各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技术指导,为中华水芹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广大种植户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