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芦笋有机栽培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处理、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绿芦笋的有机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ganic Cultivation of Asparag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1477-2011《绿芦笋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绿芦笋的有机栽培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管理
- 标准要求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检测,确保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不超标。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地块,需采取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生态环境。
2. 种苗选择与处理
- 应选用经过认证的有机种子或种苗,优先考虑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采用温水浸泡或者生物制剂的方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
3. 肥料使用
- 推荐使用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料来源,并强调堆沤发酵的重要性。禁止使用未经腐熟的人粪尿及城市生活垃圾作为肥料。同时鼓励施用微生物菌肥来促进根系发育。
4. 病虫害防治
- 强调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农业措施(轮作倒茬)以及生物农药的应用。特别指出不得使用任何转基因产品及其衍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控。
5. 采收期控制
- 明确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绿芦笋的适宜采摘时间,通常在植株高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开始采收。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并及时分级包装以减少损耗。
6. 记录保存
- 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但不限于田间操作日志、投入品使用情况、检测报告等内容。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并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关键点解析,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优化。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