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茄嫁接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砧木和接穗选择、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番茄嫁接苗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omato Grafted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番茄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DB11/T 919-2012)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规范和指导番茄嫁接苗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番茄嫁接苗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设施设备要求、砧木与接穗的选择、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以及检验规则等内容。适用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番茄嫁接苗的生产。
2. 环境条件
标准指出,番茄嫁接苗生产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此外,温室或大棚内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白天保持在20℃至30℃,夜间不低于15℃。
3. 设施设备要求
对于设施设备的要求,标准强调了温室或大棚的结构稳定性,要求其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害侵入,并配备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还要求使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制作育苗盘和穴盘等器具。
4.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标准明确了砧木和接穗的选择标准。砧木应选用抗病性强、生长健壮的品种,如托鲁巴姆等;接穗则需选择优质高产的番茄品种。砧木和接穗的播种时间要合理安排,通常砧木比接穗提前播种7天左右。
5. 嫁接方法
标准推荐了几种常用的嫁接方法,包括插接法、劈接法和靠接法。其中,插接法适合用于茎粗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劈接法则适用于茎较粗的砧木;而靠接法则需要将砧木和接穗分别播种在同一育苗盘中,待两者长到一定高度时再进行嫁接。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操作时需严格按照规程执行以确保嫁接成功率。
6.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的苗期管理至关重要。标准建议采取遮阴措施保护幼苗免受强光直射,同时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在80%-90%,避免过度干燥或积水。另外,还需定期检查嫁接口愈合情况,及时去除多余的侧芽,促进主茎生长。
7. 检验规则
最后,标准对嫁接苗的质量检验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生理指标检测等方面。合格的嫁接苗应该具有完整的根系,叶片颜色正常,无病虫害迹象,且嫁接口牢固无裂痕。
综上所述,《番茄嫁接苗生产技术规程》(DB11/T 919-2012)从多个角度全面规范了番茄嫁接苗的生产流程,为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共同推动番茄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