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一般原木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一般用途的原木,包括建筑、家具制造及其他工业用途。
Title:General Logs -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741-2012《一般原木》是一项关于原木质量评定和分级的技术规范,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生产的各类一般用途的原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木等级划分
标准将原木分为优等材、一等材、二等材和三等材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原木的尺寸、材质要求以及缺陷允许范围都有明确规定。
- 优等材:要求原木无任何影响使用的缺陷,直径生长均匀,材质优良。
- 一等材:允许有轻微的表面缺陷,但不得影响结构强度和使用功能。
- 二等材:允许存在较多的表面缺陷,但仍需保证基本的力学性能。
- 三等材:主要用于非承重结构或次要构件,允许较大的缺陷。
尺寸公差
对于原木的直径和长度,标准规定了严格的公差范围。例如,原木直径的公差通常为±5毫米,而长度公差则根据具体用途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过±2%。
缺陷限制
标准对原木的各种常见缺陷如节子、腐朽、虫眼等设定了具体的限制条件。例如,节子的大小不得超过原木周长的一定比例,且不允许出现贯通节子;腐朽部分的深度不得超过原木直径的特定百分比。
检验方法
原木的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目测检查、量具测量以及必要的物理化学测试。目测检查用于初步判断原木的整体状况,量具测量则用于精确测定尺寸偏差,而物理化学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材质的耐久性和强度。
以上内容仅为DB22/T 1741-2012的部分核心要点解读,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全面考量。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