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集安板栗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规定的批准保护的集安板栗。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Jianshan Chestnu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集安板栗》(DB22/T 1731-2012)是一项专门用于规范集安板栗产品质量和特色的吉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集安板栗的定义、地域范围、自然生态环境、栽培管理、采收贮藏以及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进行解读。
首先,关于集安板栗的定义与地域范围。标准明确指出,集安板栗是指在吉林省集安市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地方品种,按照传统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生产的板栗。其地域范围限定于集安市所辖行政区域内的青石镇、花甸镇、清河镇、头道镇、二道镇、大路镇、麻线乡、榆林镇、台上镇、凉水朝鲜族乡等乡镇。这一限定确保了集安板栗的独特品质源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
其次,自然生态环境是影响集安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强调,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为棕壤土,pH值在5.5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此外,气候条件也至关重要,年平均气温约7℃,无霜期约为160天,年降水量在700毫米左右。这些自然条件共同造就了集安板栗特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再者,栽培管理和采收贮藏技术对于保持板栗的质量同样不可忽视。标准要求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每亩种植密度控制在30株左右,并注重整形修剪以促进通风透光。施肥上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同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在采收时需选择晴朗天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人工采摘,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的板栗应立即运往阴凉处摊晾,防止发热霉变,入库前还需经过严格筛选分级处理。
最后,关于产品质量要求,标准规定了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安全卫生指标的具体数值。感官方面,要求果实饱满完整,壳色均匀,果肉呈淡黄色且富有弹性;理化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得低于20%,淀粉含量不低于40%等;安全卫生方面则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均符合标准限值。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集安板栗》(DB22/T 1731-2012)通过明确界定集安板栗的产地范围、自然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措施以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