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健康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要求,包括寄生虫病的诊断、预防措施、药物使用及综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从事牦牛养殖的养殖场、户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arasit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Yak Healthy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169-2012《牦牛健康养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青海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牦牛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牦牛健康水平和养殖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预防措施
标准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其中明确规定:
1. 环境管理:要求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主要是因为牦牛生活环境中的虫卵和幼虫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2. 饲料与饮水安全:确保饲料来源可靠且经过检验检疫,避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草料或水源。同时注意饮水供应系统的清洁,防止二次污染。
3. 定期驱虫: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集中驱虫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频率。例如,在春季和秋季分别进行一次全面驱虫,以覆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寄生虫种类。
二、诊断方法
为了准确判断牦牛是否受到寄生虫侵害,标准提出了多种检测手段:
1. 显微镜检查法:采集粪便样本后通过浓缩技术制片观察虫卵形态特征来确定具体种类。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正确识别结果。
2. 血液学分析:利用血常规指标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比例等间接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慢性失血性贫血等情况,从而推测是否有吸虫类寄生虫的存在。
3. 免疫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特定抗体水平,快速筛查群体感染状况。虽然灵敏度较高,但对于新发病例可能存在假阳性问题。
三、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为寄生虫病,应立即采取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1. 抗蠕虫药: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广谱抗线虫剂,适用于大多数胃肠道内寄生虫感染。使用时需严格按照推荐剂量给药,并注意休药期规定以免残留超标影响肉质品质。
2. 抗球虫药:针对球虫引起的腹泻症状可选用氨丙啉、莫能菌素等特效药物。这类药品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日才能见效。
3. 支持疗法: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以及补充维生素等综合调理措施,帮助患病个体尽快恢复体力。
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重症患者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转诊至专业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治。
四、注意事项
最后,该标准提醒相关人员在实施上述各项措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所有用药都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不同年龄段及生理状态下的牦牛对药物反应各异,施药前务必查阅说明书明确适用范围;
- 定期评估防控效果,不断优化改进现有策略以适应当地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牦牛健康养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从预防、诊断到治疗等多个维度给出了详尽指导,有助于促进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