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出口猪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卫生控制及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出口猪肉的生产全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xport Pork - 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xport Pork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016.1-2012《出口猪肉技术规范 第1部分:出口猪肉生产技术规范》是吉林省地方标准,旨在确保出口猪肉的质量和安全。以下为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猪来源】标准要求原料猪应来自非疫区,并且养殖场需具备有效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这意味着生猪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动物防疫的规定,不得位于动物疫病流行区域。
2. 【屠宰加工】在屠宰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屠宰前的静养、宰前检疫以及宰后检验等环节。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污水、污物处理的要求,以防止污染源扩散至产品中。
3. 【冷却与分割】冷却间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分割车间空气洁净度不低于十万级,操作人员需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并定期消毒双手。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滋生,保证肉品新鲜度。
4. 【包装标识】每件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并附有清晰可辨的产品质量证明书。这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责任,也能让消费者清楚了解所购买商品的信息。
5. 【运输贮存】运输工具需事先清洗干净,装卸时动作要轻快,避免造成机械损伤。冷冻储存温度不得高于-18℃,冷藏则维持在0℃~4℃范围内。合理的储运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
6. 【检验检疫】出口前还需接受官方兽医的全面检查,确认无任何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后方可放行。这一过程确保了出口猪肉符合国际市场的严格要求。
通过上述关键点可以看出,该标准从源头到终端全程覆盖了出口猪肉生产的各个环节,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企业和相关从业者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同时维护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