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产地水产品质量追溯的基本要求、组织管理、信息记录与管理、标识管理、查询服务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水产品的质量追溯操作。
Title: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Aquatic Product Quality Traceability in Place of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1651-2012 产地水产品质量追溯操作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追溯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水产品的质量追溯管理。明确指出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养殖的产品都需遵循此规程。
2. 术语和定义:
- 追溯:指通过记录的信息能够追踪某个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 追溯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与产品相关的所有信息的技术体系。
3. 基本要求:
- 水产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 必须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来实施追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4. 追溯信息内容:
- 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者信息、养殖过程记录、捕捞日期、运输方式及时间等详细资料。
- 对于加工后的水产品还需添加加工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5. 记录与保存:
- 所有追溯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伪造或篡改。
-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
6. 标识与编码:
- 每一批次的水产品都应有唯一的标识码,便于识别和追踪。
- 编码规则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保持一致性。
7. 检查与验证:
- 定期对追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完成必要的测试工作。
8. 应急处理:
- 当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 同时向消费者公开透明的信息,说明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
以上是《DB22/T 1651-2012 产地水产品质量追溯操作规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