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超级中籼杂交稻的优质高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Super Intermediate Indica Hybrid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702-2012《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超级中籼杂交稻的种植,确保其在产量和品质上的双重提升。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条文内容: 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超级中籼杂交稻品种,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晒种、浸种和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解读:
-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且经过审定的品种是保证产量的基础。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差异,需要挑选最适合本地环境的品种。
- 种子质量: 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直接关系到出苗率及最终产量。严格控制这些指标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 种子处理: 晒种可以促进种子呼吸作用,增强酶活性;浸种则能够软化种皮,加快吸水速度;而催芽则是为了使种子快速整齐地萌发,为后续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田间管理
条文内容: 播种后应及时查苗补缺,保持田间均匀分布。分蘖期要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抽穗扬花期需保持田间湿润,避免干旱影响授粉结实。
解读:
- 查苗补缺: 确保每一块田地都有足够的幼苗数量,防止因缺苗导致的空间浪费和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 水分管理: 分蘖期适度控水有利于壮苗形成,增加有效分蘖数;而在抽穗扬花期间保持适宜湿度,则能有效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 肥力调控: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合理施肥,前期注重氮磷钾平衡施用,后期适量补充钾肥,以增强植株抗逆性并促进籽粒饱满。
三、病虫害防治
条文内容: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解读:
- 预防为主: 加强日常巡查,了解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及其发生规律,提前做好准备。
- 综合防治: 结合多种手段如灯光诱捕、释放天敌昆虫等方式来降低病虫害风险。当必须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 环保意识: 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保障了稻米的安全性。
四、收获与储藏
条文内容: 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采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稻、脱粒过程。收获后的稻谷应及时干燥至安全含水量(一般为13%-14%),然后入库储存。
解读:
- 适时收获: 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影响稻米品质。生理成熟期是指稻谷内部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完成但尚未完全干枯的状态,此时收获既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又能维持较好的口感。
- 机械化作业: 使用联合收割机能大大缩短收获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妥善保管: 正确的干燥方式可以防止霉变腐败现象的发生,延长存储期限。同时,在储存过程中还需注意防潮通风,避免虫害侵袭。
以上是对DB34/T 1702-2012《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