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开山白毛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开山白毛茶的生产和加工。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Kaishan White Hair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827-2012开山白毛茶生产技术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开山白毛茶这一特色茶叶品种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开山白毛茶的种植、加工和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开山白毛茶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应为酸性红壤或黄壤,pH值在4.5至6.5之间;海拔高度一般应在300米以上,且要求空气清新无污染,周围无工业排放源等。这些条件有助于保证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二、栽培管理
对于茶园建设,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密度要求,即每亩种植约2000株左右,并强调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此外,在施肥方面提倡施用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学肥料,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及环境污染问题。
三、采摘标准
开山白毛茶以嫩芽为原料,因此对其采摘时间有着严格规定。通常情况下春茶于清明前后开始采摘,秋茶则在立秋之后进行。每次采摘时需保留一定数量的新梢作为后续生长的基础,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母枝影响来年产量。
四、加工工艺
加工过程中强调鲜叶摊放适度的重要性,一般摊放时间为6至8小时,期间要定期翻动防止发热变质。杀青环节采用高温快速杀青法,确保杀青均匀彻底,避免出现焦边现象。揉捻过程则需掌握好力度与时长,既要保证成条率又要利于后续干燥工序顺利开展。
五、产品质量与检测
成品茶的质量评定主要依据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五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特别提到开山白毛茶应具备明显的毫香特征,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等特点。另外还给出了相关理化指标如水分含量不超过7%,总灰分不大于6.5%等具体数值要求。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DB45/T 827-2012》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杯中的全过程管理,而且注重细节把控,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开山白毛茶产品。这对于我们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