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盆栽红掌保护地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盆栽红掌的保护地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tected Cultivation of Potted Anthuri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239-2012《盆栽红掌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盆栽红掌在保护地内的栽培技术。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环境条件
标准要求栽培环境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具体来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20000-30000勒克斯之间,温度保持在18℃至30℃范围内,湿度维持在60%-85%。这些条件有助于红掌的健康生长,避免因极端环境导致的生长停滞或病害发生。
2. 基质选择与处理
基质的选择对红掌的生长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使用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基质,如泥炭土、珍珠岩和蛭石的混合物。在使用前,基质需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通常采用蒸汽消毒法或化学药剂处理,确保基质无害化。
3. 种植密度
栽培时应注意合理的种植密度。每平方米种植数量不宜超过4株,这样可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过密的种植会导致植株间竞争养分,影响整体生长质量。
4.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是栽培中的重点环节。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干燥时再进行浇水,避免积水造成根部腐烂。施肥则需根据植株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调整,生长期可每月施一次复合肥,开花期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红掌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标准提倡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例如,定期检查植株,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必要时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可以有效提高盆栽红掌的栽培质量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