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印度紫檀的育苗、造林地选择、造林方法、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印度紫檀的人工栽培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Indian Rosewood (Dalbergia latif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T 1063-2012印度紫檀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印度紫檀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1. 选址要求: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pH值在5.5-7.5之间为宜。这一规定主要是因为印度紫檀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2. 整地措施:深翻土地30厘米以上,并施入腐熟农家肥作为基肥。这样做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育苗技术
1. 种子处理:播种前需将种子浸泡于30-40℃温水中24小时,然后用湿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2.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播种深度为2-3厘米。合理的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便于后期管理操作。
三、定植与管理
1. 定植密度:每亩定植株数控制在800-1000株范围内。适当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不能过于密集以免影响植株间的光照条件。
2. 水肥管理:幼树期每月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进入成龄期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一次。水分管理上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工作。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定期清理园内杂草枯枝落叶,减少病原菌滋生场所。同时注意观察植株长势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 生物防治优先: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等进行喷洒作业,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以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内容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做了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