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土池规模化培育轮虫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土池进行轮虫规模化培育的生产活动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arge-scale Brachionus Cultivation in Earth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04-2012土池规模化培育轮虫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土池规模化培育轮虫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土池准备方面,标准要求土池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区域建造。池底要平整,池深一般为1.5米左右,并且池壁需要夯实处理以防止漏水。同时,土池在使用前需经过彻底清整,包括清除杂草、翻耕池底以及消毒处理等步骤,确保培育环境清洁卫生。
关于水质管理,标准规定培育用水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pH值控制在7.0-8.5范围内,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毫克/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位和换水量,保证水质稳定适宜轮虫生长繁殖。
在饵料投放上,标准强调饵料种类多样性和充足供应。主要投喂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栅藻等,同时配合使用酵母粉、豆粕粉等有机肥料,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的繁衍。饵料投放量要根据轮虫密度合理调整,通常每立方米水体每天投喂10-15克干物质,分早晚两次均匀撒布。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轮虫采收的相关要求。当轮虫密度达到每毫升100个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采用过滤网具进行捕捞,注意控制采收强度,避免过度捕捞影响后续生产。采收后的轮虫要及时运输至用户手中,运输过程中保持低温环境,确保产品质量。
这些关键环节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土池规模化培育轮虫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生物饵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