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动物防疫员进行免疫操作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及相关部门。
Title:Animal Epidemic Preventer Immunization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901-2012《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动物防疫员在免疫操作中的行为和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免疫前准备
1. 疫苗管理:疫苗应储存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至8℃之间。使用前需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和外观,确保无变质现象。
2. 器具准备:注射器、针头等器具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保证清洁卫生。同时准备足够的稀释液以备不时之需。
3. 人员培训:所有参与免疫工作的人员都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免疫实施
4. 免疫部位选择: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猪可以选择颈部肌肉注射,牛羊则多采用皮下注射。
5. 剂量控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给药,不得随意增减。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动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6. 操作手法:注射时要平稳快速地推进针头,避免损伤组织。完成后应轻轻按压注射点防止出血,并观察动物反应。
7. 记录填写:每次免疫后都要认真填写相关记录表单,包括日期、品种、数量等内容,便于日后查阅。
安全防护
8. 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服、手套等装备,在接触疫苗前后均需彻底洗手消毒。
9. 废弃物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空瓶等废弃物应集中收集并按照规定方法销毁或回收利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不仅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还特别关注了安全性和环保性问题。希望每位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都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